
有关《鲸》的教案3篇
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,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,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。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《鲸》的教案3篇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《鲸》的教案 篇1学习目标
1.学会本课11个生字,正确读写“捕获、倾斜、哺乳动物”等词。
2.朗读课文,了解鲸的形体、种类、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。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表现事物,并用打比方、举数字等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。
3.培养学生热爱科学,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。
课前准备
①一些鲸的图片。
②有生字、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。
第一课时
↘激发兴趣,导入新课
①出示鲸的图片: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?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?请和同桌谈一谈,自由发言。
②今天,我们就来一起学习《鲸》这篇课文,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入的了解。
↘学习生字,读顺课文
①自由读课文,认准本课生字,不认识的字可在小组解决,也可解决。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,需要注意。
出示要求写的字10个,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。如:“肺”字右边不是“市”,而是“”,右半边的笔顺是。
②认识生字后再来读一遍课文。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,就把它画出来,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说说。教师根据 ……此处隐藏4157个字……段内容最感兴趣,就反复读一读,然后组成学习小组,用你喜欢的方式(朗读、背诵、画图等)与大家交流自己的理解或感受。
(小组交流,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交流情况)
师:下面我们来集体交流,请其他小组的同学注意听,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向发言的小组提出来。
(集体交流,感悟升华,学习表达,教师顺势点拨要点。)
1.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体会课文内容。
2.学习表达。
(1)联系第一自然段的学习,进一步体会列数字、作比较、举例子等几种基本的说明方法在文中是怎样运用的。
(2)“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,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,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,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;等肺里吸足了气,再潜入水中。”这里作者用了一个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,将鲸呼气时喷出来的气比喻成“花园里的喷泉”。这种打比方的说明方法,使说明的事物形象具体,给人以深刻的印象。(板书:打比方)
3.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。
(课件出示以下句子)
(1)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。
(2)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。
(3)鲸每天都要睡觉,睡觉的时候,总是几头聚在一起。
(引导学生说一说:有或没有加点的词语,句子的意思有什么变化,自己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)
4.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5.教师相机进行生字“肺”的书写指导。
五、拓展延伸,学习表达
师:这篇文章写得特别生动,大家再来认真读读全文,进一步体会作者是怎样写的,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。
(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生动、具体地描写出鲸的特点的,并感受课文表达方面的特点)